中國向世界莊嚴宣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是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根據自身發展需求,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戰略決策,體現了大國擔當,展現了國際責任。
雙碳目標的確立,成為各行業謀劃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和“新驅動力”。破立之間,直面抉擇,機遇與挑戰近在眼前。
雙碳目標下,建筑產業不能缺位,且承擔至關重要的角色。據統計,建筑行業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30%-40%。中國建筑行業規模世界第一,在建材生產和消耗量、工程建設量、既有建筑使用量和拆除改造量等方面均占有很大比例。為確保完成雙碳目標,建筑產業必須通過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降低碳排放總量和單位消耗量,這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房屋建筑保有量在700億平方米以上,2020年中國城鎮存量房達3.16億套,但另一組數據由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與北京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聯合發布《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該報告顯示,國內主要城市建筑屋面滲漏率高達95.33%,近六成地下建筑存在不同程度滲漏,近四成住戶受到房屋滲漏的困擾。與此同時,自2018-2020年8月,僅可查情況顯示,全國外墻保溫工程脫落問題達500多件。
頻發的建筑滲漏問題,推動了大量的維修換材需求;建筑的老化及二手房交易的比例的提升(2020年二手房交易占中國商品住宅銷售額的43.7%),帶動了提升功能、二次設計、局部改造、整體刷新及深度清潔等需求!建筑存量時代的維修、改造、翻新需求進一步放大,催動建筑修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建筑修繕以延續建筑的生命為目標,以“修舊如新”為手段。“修”即解決問題,涵蓋我們目前常見到的“滲漏問題、墻面翻修、結構加固”等,用以保障百姓的“安居”;“繕”則以完善功能、空間優化、翻新改造”等為手段,滿足百姓“宜居”的需求。從本質來看,建筑修繕是以“安居樂業”為核心;從國家政策而言,建筑修繕則是建筑行業有效的環保措施,延續建筑的使用壽命,大大節約建筑拆除改造量的碳排放量,也將是未來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領域。
從行業來看,建筑修繕行業呈現“大行業、小企業”格局。防水維修的概念由來已久,為什么沒有做起來,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是防水維修服務的碎片化,“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是目前市場常見的解決方案,沒有將服務做到系統化、正規化。例如我們市面上常常見到的“馬路游擊隊”和小工程公司,缺乏“技術、設備及人才”,“那漏補哪”讓基礎的問題得不到根本的修復,“修了漏,漏了修”成為常態,售后服務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從需求、從政策、從行業,東方雨虹搶抓機遇,率先布局后建筑時代建筑修繕市場,打響企業修繕新領域的第一炮,全力發展的“新物種”,從成立維修事業部,到建立東方雨虹建筑修繕技術有限公司,以致力于成為建筑修繕行業的“協和醫院”為目標,以“助建筑百年無憂,護百姓安居樂業”為使命。
歷時將近4年時間,東方雨虹建筑修繕從技術、渠道、產品、工程及互聯網不斷拓寬“以專立業”的護城河。“九大核心技術體系、近300家服務中心、修繕專用產品、全國勞務平臺、建筑e院”......都在見證著東方雨虹建筑修繕“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科技型服務企業的核心價值。
“建筑從此有醫院,滲漏何需找游醫”。東方雨虹建筑修繕始終以構建全國建筑修繕領域的生態平臺為方向,明確“修繕”服務的價值,以防水維修為基礎,也涵蓋既有建筑的改造,涉及結構、鑒定、技術咨詢、施工及財產保險等多維度建筑修繕綜合服務,切實以打造為“百姓的安居樂業”提供解決問題的系統化服務平臺而奮斗。